自然資源
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4.97畝(其中:田134.97畝,地0畝),人均耕地0.74畝,主要種植糧作等作物;擁有林地319.60畝,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,人均經濟林果地0.00畝;水面面積3.00畝,其中養殖面積3.00畝;草地0畝;荒山荒地0畝,其他面積352.43畝。
基礎設施
該村到2010年底,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,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;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;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,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(占農戶總數的 0.00%)。
農村經濟
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萬元,其中:種植業收入50萬元,占總收入的39%;畜牧業收入28萬元,占總收入的21.88%(其中,年內出欄肉豬1221頭,肉牛22頭,肉羊0頭);漁業收入8萬元,占總收入的6.25%;林業收入3萬元,占總收入的2.34%;第二、三產業收入27.7643萬元,占總收入的21.69%;工資性收入5萬元,占總收入的3.9%。農民人均純收入3166元,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。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,其中,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(占勞動力的25.2%),在省內務工19人,到省外務工12人。
特色產業
該村現有農戶47戶,共鄉村人口185人,其中男性95人,女性90人。其中農業人口185人,勞動力122人。該村以漢族為主,少數民族有3人,其中彝族1人,其他民族0人。
到2012年底,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,;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9人;享受低保5人。
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新街鎮衛生院,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.00公里,距離鎮衛生院6.00公里。該村建有公廁0個,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,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否,人畜混居的農戶13戶。
人口衛生
該村現有農戶47戶,共鄉村人口185人,其中男性95人,女性90人。其中農業人口185人,勞動力122人。該村以漢族為主,少數民族有3人,其中彝族1人,其他民族0人。
到2012年底,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,;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9人;享受低保5人。
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新街鎮衛生院,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.00公里,距離鎮衛生院6.00公里。該村建有公廁0個,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,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否,人畜混居的農戶13戶。
文化教育
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西莊明德國小,中學生就讀到新街二中。該村距離國小校1.00公里,距離中學4.00公里。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小學生27人,中學生10人。
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、圖書室0個、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,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。
村務公開
該村到2012年底,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份,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9.06畝,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.00畝。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“一事一議”制度 ,其中,一事一議籌資額0.00元(人均0.00元),一事一議籌勞0個(勞均0個)。年末集體總收入 0.47萬元,有固定資產0.27萬元,年末集體經營收益0.00萬元,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,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,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,主要以貼上公告、黑板報等方式公開。
基層組織
該村建有黨小組1個,共有黨員3人,少數民族黨員0人,其中男黨員1人、女黨員2人。
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,共有團員5人。
發展重點
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: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落後,溝路不暢,溝渠狹窄,農業生產排灌困難;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,村莊建設規劃不規範,進村道路及村容村貌急需治理。
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: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支持,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著力改善農業生產灌溉條件,大力發展種養殖業,做大做強烤菸、雜交包穀制種等特色產業,增加農民收入;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,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力度,著力改善人居環境。